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幸福家庭》 > 202019
编号:13801424
材料有形,创意无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10月1日 《幸福家庭》 202019
    


    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指出: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,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。低结构材料符合《3~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对幼儿操作材料提出的理念,在投放和使用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,可以引发幼儿不断的尝试探索,创造出富有想法的成果,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创造的过程。

    

从孩子的活动出发,



    

有效调整区域空间



    幼儿园的区域环境是幼儿的“第三位教师”,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有序环境,创设合理的活动空间。接下来我开始对区域进行有效分割,我利用桌子、柜子等对美工区进行分割,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区域环境,这样不仅能避免幼儿活动时受到干扰,还方便了幼儿与其他區域活动建立联系。

    

从幼儿的生活出发,



    

合理投放区域材料



    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先进的生态式教学理念,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、形式来进行体验,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展开探索学习。因此,我们在美工区里面投放了松果、树枝、贝壳、树叶、雪花片、卷纸心筒这些材料。在区域活动刚开始的前几天,我们没有对幼儿过多干预,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。从这几天的观察中,我们发现太多杂乱的材料并不适合小班幼儿,或许他们都不知道要使用这些材料做什么。区域材料的投放我们统筹兼顾了以下两个要素。

    (一)材料投放要贴近幼儿的生活

    低结构材料要能引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记忆,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。在之后的一个月里,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、认识材料、整理材料,给材料框贴上标记。我们让幼儿一一介绍了收集到的材料,在介绍材料的过程中,有个热心的孩子说:“这个吸管是喝牛奶用的,卷纸芯筒是我从家里带来的,我想带过来玩一玩。”圆圆马上说:“蛋壳是鸡蛋的衣服,我还帮妈妈打过鸡蛋呢。”通过孩子的介绍,其他的小朋友也认识了一些自然材料。

    (二)材料投放要有可塑性和层次性

    丰富的材料不等同于越多越好,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的需求和主题进行增加或调整。如在主题活动“好吃的食物”中,孩子们认识了好多可口的食物,他们也想在区域里做一做。好几个孩子来到区域里最先选择的是轻泥,颜色鲜亮又比较柔软,并且容易塑形。圆圆先拿起了轻泥说:“我妈妈揉面团也是这样的。”小班的小朋友们善于模仿,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学起来了她的样子揉了起来,有的揉成了小圆球,有的揉成了面条,还有的做成了面饼。几天过去后,我们发现孩子们没有拿旁边材料操作的意识,于是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,要求孩子们每一次按需取放,用完后多的材料应及时送回材料框。孩子们自己制定规则,共同管理美工区。在活动中,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材料,并开始尝试几种材料的结合使用。

    

从幼儿的智慧出发,



    

促进两者有效互动



    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,对材料的持久性不强。对于新鲜的材料,幼儿会表现出好奇、探索的欲望。我们发现,很多孩子用1~2样材料完成创作后,就觉得自己做完了,跑到别的区域里面去玩了。后来,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,有的孩子说我的作品刚做好就被弄坏了,有的孩子说我的作品放在那里后就不见了,还有的孩子说我的作品不能移动,一动就会散架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摆放了之前区域里的作品,大家都发现很多作品放在桌子上没人管,那该怎么办?于是,孩子们纷纷提出意见,最后我们投票选出了办法:提供一个底板或者一个小盘子,用来固定作品,这样既展示了孩子的作品,激发了孩子大胆创作的欲望,又能在班级里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。

    

从幼儿的现状出发,



    

共同解决实际问题



   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,我们可以让孩子提出问题,家园合力共同分析问题,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,促进幼儿的发展。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美工区的材料种类多、耗材大、收拾整理麻烦等问题,于是我们展开了小组讨论。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意见是减少一些材料;第二组的意见是由每一组轮流管理区域材料的收放;第四组和第五组的意见是给每一个材料框做上标记或者拍好照片,这样东西就不会乱放了。区域材料的合理投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改进,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幼儿,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。, 百拇医药(钱敏)